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五本期解读:与肩挑贸易,勿占便宜。见贫苦亲邻,须多温恤。刻薄成家,理无久享。伦常乖舛,立见消亡。兄弟叔侄,须多分润寡。长幼内外,宜法属辞严。听妇言,乖骨肉,岂是丈夫。重资财,薄父母,不成人子。嫁女择佳婿,毋索重聘。娶媳求淑女,毋计厚奁。 明末有个人叫刘军臣,家里很穷,30多岁了还讨不起老婆,村里人瞧不起他,喊他叫军瞎。有一年大年三十在祖宗堂族人集中敬祖宗,称为“设年福”。军臣多一句嘴说:“我建议明年把神龛修一下。”有个人说:“你军瞎瞎说什么,谁出钱呀?你出钱呀!”众人立即哄笑起来,军臣哑口无言。后来,军臣外出做生意发财了。村里人不再喊他叫军瞎,因他排行老四,改口喊他军四爹。又是一年大年三十在祖宗堂敬祖,军臣又多一句嘴说:“我建议明年把逍遥杠(即抬棺材用的杠子)换一换。”众人附和说:“那是该换一下了。”军臣有些恼怒地说:“那年设年福,我说把神龛修一下,你们说我瞎说。今年我说‘把逍遥杠换一换’这种不吉利的话,你们倒都说我说得好,你们嫌贫爱富的思想要不得,教坏了后人。”这回反让众人哑口无言了。 其实嫌贫爱富的观念古而有之,若财富的来路正当,财富的多少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,所以拥有财富者在人群中也拥有潜藏的权利,包括话语权。然而若只以财富衡量人或事,往往会导致很多认知的偏差,就如刘军臣的例子,他穷的时候提出中肯的建议却没人在乎。而富有时即使说出不合时宜的话,也有好多人应和。再如当代人考量婚姻时,往往也常把经济条件放在首位来参考,不仅有拜金的男女,更有拜金的父母。若过分重视钱财,往往忽略了选择婚姻里朝夕相对的是这个人:其人品、性格、情感等,而做出错误的决定。可拜金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,所以希望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小时候的教育抓起。正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中朱柏庐教导后世子孙:“嫁女择佳婿,毋索重聘;娶媳求淑女,勿计厚奁。”意思就是说:“嫁女儿,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,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;娶媳妇,须求贤淑的女子,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。” 对于骨肉亲情,朱柏庐也教导后人要重亲情轻钱财,《朱子治家格言》道:“兄弟叔侄,须分多润寡;长幼内外,宜法肃辞严。听妇言,乖骨肉,岂是丈夫;重资财,薄父母,不成人子。”意思是说:“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,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;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,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。听信妇人挑拨,而伤了骨肉之情,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?看重钱财,而薄待父母,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。” 对于邻里乡亲,要做到乐善好施,做到“与肩挑贸易,毋占便宜;见穷苦亲邻,须加温恤。”意思是说:“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,不要占他们的便宜,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,要关心他们,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。”这么做意义何在?正所谓,积善之家留有余庆。一个家族的每个个体共同积累起的品格、口碑,够子孙世代享用不尽。若反之,朱柏庐说:“刻薄成家,理无久享;伦常乖舛,立见消亡。”意思就是说:“对人刻薄而发家的,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。行事违背伦常的人,很快就会消亡。” 家规,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规矩。建立家规,并不是要让规矩禁锢个人,而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和框架,旨在让一些良好的言行、品德代代相传。人的品行都是从小形成,古人的家训家规并非完全适用于现代,但经过重新地解读,批判的吸收,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有重要的补充作用。
文章分类:
心理专栏
|
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
tel:0754-88368363
QQ:2402623014
邮箱:stxljk@foxmail.com
微信公众号:ajxldyh
微信预约号:13353095184
地址:汕头市龙湖区天山路80号东江花园综合楼(现称智造云谷)A、B幢及连体1号楼410号房间